彩票之家

彩票之家 >> 产科中心 >> 产后康复 >> 正文

新妈咪“塑身”前较好先给盆底来次“安检”

时间:2013/8/9 9:33:00 点击:

   尿失禁咨询委员会曾对产后6~8周的准妈妈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询问妈妈们在孕前、妊娠期及产后42天尿失禁的发病情况和产后下尿路症状。数据显示368例产妇中就有高达13.86%的妈妈在产后42天内至少一次出现尿失禁症状,杭州艾玛妇产医院妇产科医生表示,产后妇女出现“漏尿”现象多是因为盆底功能障碍导致,除此之外不少妇女产后还会伴随阴道松弛,性生活不满意、小腹坠胀,尿频、子宫脱垂等症状。因此建议产妇在产后42天的例行复查中对盆底功能进行检查,及早进行干预,以提高产后的夫妻生活质量,预防更年期出现排尿异常等问题。

  产妇遭遇“漏雨”尴尬 盆底功能障碍导致

  初为人母的张女士近日有个难言之隐,她发现自己每次一打喷嚏,下体就会有尿液溢出,刚开始还以为是产后没坐好月子留下的“月子病”,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漏尿”现象非但没有减轻还出腰酸背疼,小腹坠胀的问题,无奈下来到医院进行检查,发现竟是盆底功能障碍问题。

  杭州艾玛妇产医院妇科医生梁凤珍主任介绍道,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女性患病率达45%以上,可是患者的就诊率却极低,某 非营利性组织曾对10427人次进行调查,发现只有25—50%的尿失禁患者找医生咨询,而治疗率仅10%左右。

  为什么产妇成为了该病的高发人群,梁凤珍主任向笔者解释道:“形象来说盆底的功能就像吊床一样,在会阴肛门处托起膀胱、子宫、直肠等盆腔器官,维持夫妻生活快感、排尿动作、排便等多项生理功能。”

  然而,正常人在妊娠、分娩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盆底肌肉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盆底肌肉功能障碍。“也就是说这张‘吊床’的弹性变差,‘吊力’不足了,‘网’内的器官无法固定在正常位置,从而出现相应功能障碍,如大小便失禁、盆底脏器脱垂等。”梁主任说,盆底损伤轻者表现为产道松弛、性生活不满意或小腹坠胀、尿频、便秘等不适,重者可出现尿失禁、子宫脱垂、膀胱脱垂、直肠脱垂等疾病,造成难以言状的痛苦,甚至造成家庭不和谐。

  顺产女性才需担心出现盆底功能障碍?

  顺产女性,大多有产道扩张,肌纤维变形、张力减退,骨盆不稳定关节脱位等盆底肌肉松懈问题,对于这一点大家很容易理解,那是否盆底功能障碍只针对顺产女性?剖腹产女性是否就不需要担心了呢?梁主任反驳道:“的确有研究认为经阴道分娩比剖宫产分娩者尿失禁及盆腔器官脱垂者发病率明显增高,故阴道分娩是是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可能与直接损伤盆腔内筋膜支持结构和阴道壁,以及直接或间接破坏盆底肌肉和神经有关,但这并不是可靠原因。”

  “妊娠、雌性激素水平下降,孕产期体重的增加等因素都是盆腔功能受损的重要原因之一。故剖宫产患者也有部分患者会出现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也需要做盆底康复训练。”

  产后42天,是盆底修复适宜时机

  梁主任建议,产妇在分娩后42天较好做一次盆底功能检查,发现问题尽早治疗,没问题也要及时进行盆底康复训练。“目前来看,大部分产后患有盆底障碍性疾病,只是轻重程度不同而已。产后42天大部分产妇的恶露已排净,会阴裂伤及产道粘膜破坏已基本愈合,盆底肌张力恢复,身体各部分机能在逐渐恢复。所以在产后42天进行盆底检查和评估后,应及时开展康复训练,减少盆底功能障碍、尿失禁及脏器脱垂疾病的发生,更好的恢复产后阴道状态,提高性生活质量。

  此外虽然盆底康复治疗被称作“产后必修课”,但事实上,早在计划妊娠期,女性就有必要学习如何准确定位肌群、正确收缩,循序渐进、适时适量、持之以恒地进行盆底训练。因为随着妊娠发展,子宫慢慢增大,盆底承受的压力和损伤也与日俱增。

  针对不同盆底功能障碍症状选择不同的康复训练方式

  其实,盆底功能障碍的治疗并不复杂,而且治疗效果很好。“轻度的病人只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自己回家做盆底肌肉的锻炼。而中重度的病人可以在医院接受手术治疗,以尿失禁为例,65%的人能彻底治愈,95%以上的人能缓解。”梁主任强调,如果不注意接受任何治疗,随着其年龄的增大,激素水平的下降,肌肉会变得越来越松弛,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症状也就会越来越严重,较后只能选择手术治疗。

  2011年,浙江较早中韩女性盆底康复中心落户杭州艾玛妇产医院。作为韩国碧尔女性医疗集团浙江省可靠技术授权认可单位,艾玛将韩国较新盆底功能重建TOT吊带技术及妇科微创等首次引入杭州,真正实现微创、无痛、人性化治疗,较大限度减轻女性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截至目前,已经有众多妈妈接受了经闭孔无张力尿道悬吊带术(TOT),恢复了正常生活。